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“去产能”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,并明确了“多兼并重组,少破产清算”的思路。以下整合了几位专家的观点,听听专家们如何阐释的。
1.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:
产能过剩使得市场供需失衡、产品价格持续回落,整个行业利润难以保证,好企业的效益和创新能力也受到很大制约,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竞争力的提升。
产能过剩企业还占据了大量资源,使得人力、资金、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,制约了经济发展。尤其是金融资源。一些过剩行业中,效率低、负债高的企业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,而银行担心信贷风险还不得不给予续贷和更多支持,形成了“吸金黑洞”,导致行业内一些效率高、负债率低的企业却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支持。在这种情况下,货币政策难以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的问题。
更糟糕的是,在部分过剩行业,一些企业为了摊薄单位产品成本、维持生产经营,甚至继续扩大生产,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局面。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中国制造业乃至国民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。(人民日报)
2.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按照企业主体、政府推动、市场引导、依法处置的办法,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,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,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。
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:
过去那些低端附加值以及能源消耗量大的企业会加速退出市场,特别是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和先进技术的“僵尸企业”,必须退出市场,这是不能有任何犹豫的。化解过剩产能必须从解决“僵尸企业”入手,通过关停并转,用产权转让、关闭破产等方式加快清理退出。
产能过剩企业的清理退出不能刮“破产风”,还要防止出现“借尸还魂”现象,要用“腾笼换鸟”的思路去换产品、换技术,换新的运营方式,提供有效供给。在这个过程中,要严格控制增量,防止新的产能过剩。(新华网)
3.在解决过剩问题的部署中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“兼并重组”列为一个主要渠道,并提出“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”。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,少破产清算。
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:
并不是说过剩行业的企业都不好。这些企业经营效益不好,除了行业大环境之外,有的是因为体制机制的问题,有的是管理方面的问题,通过兼并重组可以重新整合,提质增效,甚至催生新的需求,让企业获得重生。
在这其中,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能够发现潜在的价值。只要让市场力量发挥作用,资本市场自然会优胜劣汰,好资质的企业不仅不会破产,还可能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,产生新的就业。
这一轮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,必然会出现打破“刚性兑付”的案例。通过社会政策兜底,可以在遵循市场配置资源原则的前提下,尽可能做好保障职工安置,化解失业风险。(新华网)
4.中金债券:这一轮去产能和去杠杆与1998年不同,会更为缓慢而且是倒逼式的,指望企业自裁式的去产能较为艰难。因为尽管去化过剩产能有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发展,但短期可能使得制造业投资继续大幅放缓,并导致企业融资需求继续大幅收缩。并且加快产能出清可能带来失业增加和居民收入增长放缓,使得经济面临较大的通缩风险。
而会议强调“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”,中金债券分析,这可能意味着过剩产能去化会相对循序渐进的进行,供给侧会是缓慢的产能出清。